集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集团动态
新时尚筑梦第三届进博会 上海城投呈交分类答卷
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城投集团作为保障上海城市环境安全运行的主力军,在本次进博会上海展区04单元“垃圾分类”主题展台,向世界呈现“垃圾分类新时尚”的骄人答卷。
两块屏幕一个游戏,全方位展现垃圾分类意义
本次主题展台共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由左右两块显示屏组成,下半部分由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装置构成。
上半部分的左侧屏幕将循环播放垃圾分类概念宣传片,以老中青三代人在新时尚影响下生活的改变为脉络,集中呈现了上海“新时尚”摩登新面貌;右侧屏幕展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通过实时垃圾分类清运处置数据展示,展现智慧环卫时代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水平。
信息平台下方的交互性小游戏能让市民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意义。观众可将代表各类垃圾的小球置入正确的分类箱中,通过箱子上的灯光显示知晓垃圾球的分类是否正确。另外,小球将通过重力运动,沿装置通道经过中转运输,最终到达末端处置,点亮垃圾“变废为宝”之旅。交互性小游戏能让市民更为直观地“看到”不同垃圾处置的全流程,从娱乐中感受到每天所做的垃圾分类确实是干有所值,分类后的垃圾将得到更大的效用和价值,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循环经济效益最大。
在主题展台上,上海城投集团还精心准备了由再生牛皮纸制备的公文包、再生塑料瓶片制成的无纺织袋作为游戏互动奖品,让垃圾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再生资源产品通过进博走向市场。
响应时代“新时尚”,建立健全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2018年11月6日,习总书记在上海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两年间,上海城投集团秉承“创新、专业、诚信、负责”的企业精神,以恢弘的气魄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垃圾分类”攻坚战。
2019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打响“生活垃圾分类”的“第一枪”。上海城投集团作为保障上海城市环境运营的国有骨干企业,紧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先行者的勇气和担当,举全集团之力,主动承担起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托底保障任务,积极推进“两网融合”建设,探索构建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
在市绿化市容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城投集团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国家队和子弟兵,聚焦生活垃圾的分类中转、分类压缩、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着力构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已在环卫行业率先实现了由点状突破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由两网融合回收网、市级生活垃圾集装箱水上转运系统、四大核心作业基地、多品类末端资源化利用设施构成,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和“2+1云平台”,分别是前端整合、中端管控、末端托底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绿色老港生态数字平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管控系统。
上海城投集团站在垃圾分类的最前沿,在嘉定、徐汇两区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处置理念,尝试满足广大市民对便利交投可回收物、参与公益活动、享受环境友好生活的需求。截止2020年上半年,上海城投集团在嘉定共布设“两网融合”点位758个,实现居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在徐汇区共计完成8个两网融合示范点,800个流动回收点位。2020年初,在疫情的大考下,为推进上海内河水域船舶的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城投集团下属城投环境资源分公司在黄浦江(徐浦大桥东侧)及大治河西闸水域打造了全市两座水上两网融合示范点“水上资源驿站”。“水上资源驿站”作为过往船舶可回收物交投的专业化服务网点,为上海市水上船只船废中的可回物提供了一条正规的资源再利用渠道,填补了水上可回物回收规范收集的空白,保障了水域环境安全。
上海内河水系发达,上海城投集团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优势,开创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水运模式。全产业链依托中转站衔接前端收运和末端处置,健全了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全流程。上海城投集团下属虎林、徐浦、闵吴是上海市区内最大的三个中转站,合计日均中转运输生活垃圾9700吨,约占全市运输量的40%。
2019年9月29日,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完成了“72+24”验收,这标志着上海城投再一次夯实了末端托底能力。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成功验收,实现了垃圾由“填埋”到“焚烧”的历史跨越。老港生态环保作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末端处置设施的托底保障项目,承担了全市50%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建厂35年来累计处置总量达9600万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老港基地内的两座焚烧厂焚烧处理能力达300万吨/年,约占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3,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另外,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内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上海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等资源再利用项目也为城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提供一副“强心剂”。
自条例实施的一年多里,上海城投集团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高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增一减”效果明显。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达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下降19.8%。
建设智慧环卫,打通垃圾全程信息流
上海城投集团着眼于全市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端虚拟服务器等互联网技术倾力构建了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为垃圾从小区投放、收集、清运、中转、集装箱运输、末端的老港焚烧和湿垃圾生化处置等,提供了“一站式”的动态在线管理平台。
2018年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已建成投用,实现了信息数据随时随地实时在线获取,从而极大促进了向绿色、清洁城市的转变。2019年10月,根据上海市“一网统管”的要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正式接入城市运行大屏,成为城市运行监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0年,上海城投集团把“两网融合”的可回收物管理纳入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在市绿容局指导下,2020年5月制定并发布了“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数据接入规范”,为全市16个区70家主体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辅导。
目前,信息平台已经成功接入全市16个区的垃圾数据,完成26家可回收物主体服务企业信息登记,5家主体企业实现系统对接。未来,平台将实现可回收物的前端收集、分拣中转、末端处置、补贴结算的可视、可控、可溯等管理。
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垃圾走向实时掌握。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用真实数据实时绘制全市垃圾物流走向图,实现了从源头投放到末端处置的全程分类垃圾数据实时采集,呈现上海各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结果。二是生活垃圾追踪溯源。对生活垃圾的全方位管控不仅要关注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还需要对各辖区生活垃圾在任意时点追踪垃圾走向、来源,形成靠数据说话的管理方式。三是垃圾分类品质识别。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在垃圾品质识别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判定干垃圾含水率、湿垃圾含杂率,尤其对湿垃圾中的塑料袋、瓶子、饭盒等典型夹杂物实现了自动判别。
另外,上海城投集团从垃圾分类宣传、分类投递、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等方面着手,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临港新城打造的首台具备远程监控、满载报警、温度检测、扫码投递、积分兑换等功能的四分类“垃圾分类智能交投箱”于今年6月23日投入试运营。目前已经有4台四分类和22台二分类“垃圾分类智能交投箱”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垃圾分类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居民一站式交投体验。
如今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作为上海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对生产作业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呈现,使管理方式由原来事后总结的管理模式向实时在线的管理模式转变,让城市管理者可以一屏掌握垃圾处理实时物流、各环节作业实况(监控画面)、垃圾四分类实时处置量、清运中转实况信息、无害化处理绿色环保指标等。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对于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表示,上海城投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将进一步认清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城市运行的公共服务类企业应有的初心和使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努力在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中发挥应尽的托底保障作用。今后,上海城投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理念为引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当好“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力军、服务重大任务的突击队、国企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实际行动不断攻坚克难,与全体市民一道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垃圾分类“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