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在线网址mile(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NEWS

媒体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媒体报道

开放体育馆、共享实验室,复旦与杨浦这个街道又开发出新的共享模式

  上观新闻 2019-12-27 上海屋檐下


  摘要:上海城投负责人严伟亮告诉记者,近期,企业与复旦大学合作,在湾谷社区原来整体规划上,结合政府要求,建设了900套租赁住宅提供给学校教职员工居住。“对复旦来说,教职工的居住区放在校外是首次尝试,这使得学校走进社区,也使社区服务于学校。”

  全文:摘要:未来,江湾的体育馆会在2020年逐步对公众开放。江湾校区将逐渐实现学校高端实验设备的资源共享,让湾谷科技园的企业使用学校的仪器,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每次搭地铁到湾谷科技园采访,从地铁站出来要走2公里才到达园区。这天,一些同路上班的白领给我指了一条捷径——搭乘往来于湾谷科技园和周边三个地铁站、人才公寓的共享巴士,三分钟即可到达。而这,只是街道与园区合作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天上午,新江湾城街道在湾谷科技园区的“湾谷驿站”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街校企党建共同体”微论坛暨驿站启动仪式。未来,在街校企合作的框架下,这样细致入微的创新服务举措将不断涌现。

  小小驿站能量巨大

  在湾谷科技园上班的白领和创业者都很熟悉B6幢,园区里每当有讲座、企业路演,或是社团演出、音乐会等都在这里举办。大楼两旁有星巴克和茶餐厅,正前方是一片大草坪,上早教课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今天正式启动的“湾谷驿站”就位于B6幢大楼一层。

  走进驿站,迎面的墙上绘制着园区大型企业的logo,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墙面前摆放着白色桌椅,这是驿站的共享区。大数据屏幕实时显示街道最新的区域信息,新开发的移动触摸平台能让人边走边阅读新江湾城和湾谷的前世今生,“家门口政务服务”人工智能机器则让白领不出园区即可办理社区政务事务。

  湾谷驿站自去年8月试运行以来,形成了“午间益小时”“沪语小讲堂”等党建活动品牌,已经举办了500余场活动,覆盖了近9000人次的白领青年,发挥出巨大的聚合能量。今年以来,驿站硬件和软件均进行了升级,形成“党建+政务、党建+职场、党建+公益、党建+医疗、党建+艺术、党建+运动、党建+生活”等七大板块。街道在建成湾谷驿站的基础上,尚浦党群服务中心、大创智党群服务中心等站点也相继建立。

  湾谷科技园集中了23栋商务楼宇,拥有中兵北斗、千寻位置网、华平信息、杨浦科创等100余家高科技企业。建在园区内的湾谷驿站,将直接服务于周边的白领、高校师生和社区居民,成为“街校企党建共同体”的枢纽平台。

  街校企联动的“共同体”

  每年夏天,新江湾城的居民都会在复旦江湾校区的月湖上举办水上嘉年华,一年一度的新江湾城马拉松也是从此地出发,湾谷科技园连续两年在复旦开展专场招聘会,复旦大学爱乐交响乐团还走进园区开音乐会……多年来,街道与辖区内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已形成长期合作共享的模式。

  如今,新江湾城把街校联动的工作延伸到街校企共同体当中,与湾谷科技园等园区的2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包括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沪江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内的3所高校5家学院(部门)的党组织达成共建意向,打造“1+1+3”(1个社区、1个园区、3所高校)街校企党建共同体。

  为何要建共同体?在微论坛上,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娟表示,街校企党建共同体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模式,提升服务社区群众、园区企业、高校师生的效益和覆盖面。“比如高校的老师可以到社区、园区作报告、搞研究,大学生可以就近实习见习,促进社区治理;科技创新成果可以就近转化孵化产业化;同样,一些优秀的社区人才、“小巷总理”、企业家也可以到高校作报告,交流创业和社区治理经验等。

  复旦大学管委会主任周曦表示,复旦江湾校区聚集了生科院、物理系、上海数学中心、环境系、高分子系、环境系、代谢研究院等奖金10个学院,5000多名师生,按照学校未来规划,江湾校区作为所有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集聚的地方,规划人数在1.5到2万名师生。“这样大体量的高端人才集聚,将为社区发展带来贡献,也有更多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的空间。”

  “首先是场地开放,过去我们一直与街道共同举办讲座、水上运动、半马等活动,未来,江湾的体育馆会在2020年逐步对公众开放。”他还透露,江湾校区将逐渐实现学校高端实验设备的资源共享,让湾谷科技园的企业使用学校的仪器,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三张清单打开的共享之路

  启动仪式上,杨浦区大学生实习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未来,各高校的大学生就可到新江湾城社区或湾谷科技园里轻松找到实习实践的对接平台。

  街校企共同体的运作方式是实行项目化推进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首批推动了20个项目落地落实。而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杨浦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杨浦区大学生实习基地,则是目前促进街校企三方人才智力资源对接的主要平台。

  首批20个项目是如何形成的?“最开始是有两张清单的,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杜娟表示,“所有项目的形成均为需求导向,让街校企三方通过平台上主动回应需求、认领项目,最终形成项目清单。”

  记者在一张《2019到2020街校企共同体项目清单》中发现,20个项目分为党建联建、志愿服务、研究实践、资源开放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等5方面,每个项目因内容的不同,提供方分别为街道、高校或企业。

  过去街校合作,均为体制内的融合,而体制外的企业如何进入共享体系?上海城投负责人严伟亮告诉记者,近期,企业与复旦大学合作,在湾谷社区原来整体规划上,结合政府要求,建设了900套租赁住宅提供给学校教职员工居住。“对复旦来说,教职工的居住区放在校外是首次尝试,这使得学校走进社区,也使社区服务于学校。”

  而对于湾谷科技园而言,过去园区主要以办公楼为主,白领们来这里就是上班,如今有了租赁住宅,有了生活配套设施,湾谷已经变成一个综合性、产城融合的创客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