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在线网址mile(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NEWS

媒体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媒体报道

口述浦东30年丨顾建平:上海中心为何要建580米

  澎湃新闻 2020-4-22 智库报告


  摘要: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人海潮·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口述”系列专题,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顾建平从前期规划、方案征集等角度出发,口述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历程。

  全文:【编者按】

  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三十而立,浦东告诉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如何书写一座城市新的传奇。中国奇迹的密码,是浦东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是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奉献。

  三十而立,浦东的崛起,不仅是崭新城市天际线的立起,更是中国昂首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东,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人海潮·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口述”系列专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个开发区为切入点,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讲述那段浪奔浪流的进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创业史,更为今天的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一个大历史视角。

  澎湃新闻王亦赟制图

  口述:顾建平

  2013年8月,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封顶,达到580米的结构高度,初具雏形,屹立在黄浦江畔的浦东陆家嘴。至此,这个项目从最初的规划设想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我本人参与这个项目也已7年。想起一路走来的经历,有许多难忘的故事。

  前期规划

  1990年,中央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浦东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的标志性地区。小陆家嘴地区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区。1993年12月,市政府批复原则同意《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方案中明确有三幢超高层建筑。其中,Z32地块(现上海中心项目)将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组成超高层建筑群,形成小陆家嘴中心区的制高点区域。

  根据该规划,小陆家嘴地区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分别于1998年和2008年建成。经过10多年的发展,陆家嘴地区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区域功能,市政府决定对Z32地块进行新的规划研究,以更加适应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未来的发展需要。

  2005年8月,上海市领导在新江湾城调研时,首次提到要在陆家嘴启动研究第三幢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

  自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上海市规划局组织多家国内规划和建筑设计院开展了Z32地块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它的规划定位和规划参数。最终,调整后的建筑结构高度580米、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计容积率部分的建筑面积为38万平方米。对于建筑高度,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只看上海中心本身。虽然我们有能力造得更高,但应该从周围超高层建筑群的关系、与陆家嘴地区城市空间的关系、与上海城市天际线的关系等统筹考虑,要形成和谐的关系。因此,最终形成了环球金融中心比金茂大厦高70米、上海中心比环球金融中心高140米的螺旋上升的关系。

  方案征集和评选

  2006年4月,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由市城投总公司负责Z32地块项目建筑概念方案征集和深化研究工作。2006年4月起,在时任市城投总公司总经理孔庆伟亲自领导下,我和葛清、梅雪等组成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开始组织方案征集工作。我就是从那时起参与到该项目中来的。我们在浦东国家开发银行大厦裙房三楼租了半个楼层,在门口标明为“小陆家嘴项目筹建处”,楼内进出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具体在干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处于“地下”工作状态。

  在确定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中,我们对项目的建设目标进行了规划:

  项目定位。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向世界展示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展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航标。

  建设目标。其一,体验地标,倡导生态大楼。生态、节能、环保、安全应该是上海中心大厦建筑的灵魂,是21世纪现代摩天大楼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完美体现。摩天大楼不是一个封闭的钢筋水泥空间,而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环境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和谐空间。其二,超越地标。上海中心大厦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城市地标,而更突出的是在使用功能上的突破。上海中心大厦不纯粹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座竖直的微型城市,一座资源高度集约化、能源高度节约化的超级大厦城市。

  在方案征集阶段,我们经过调研,共邀请了国内外共九家单位参与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其中国内四家、国外五家。现代集团作为非征集单位,参与了方案研究,并提供了部分建筑概念方案。我们于 2006年6月发出邀请,2006年9月共征集到19个设计方案和21个设计模型。

  随后近一年的时间,工作团队重点是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主要功能,指导设计推进。同时从建筑、结构等方面研究方案的深化。还与同济大学、市政设计院合作进行交通规划研究,减轻项目建成后可能对区域交通的影响。

  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上海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会议明确自即日起正式启动上海中心项目,相关单位要及早谋划、积极推进、抓紧实施,确保第二年年内实现开工目标。

  确定中标方案

  规划研究成果评审———九进四。2007年12月,市规划局组织了第一阶段设计方案评审,从设计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环保、节能、经济等方面,对九家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了评审。由市规划局、市环保局、业主代表和知名建筑设计大师等13位专家组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时龄为组长的专家组,从规划、建筑、设备、环保、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评审,从九个参评方案中评选出四个优胜方案,分别为Forster、同济大学、SOM和Gensler,进入下一轮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标———四进二。2008年1月,上海中心项目公司以上述四个优胜方案设计单位为邀请对象,进行上海中心设计方案招标并于2月底举行评标会。经过以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师协会理事长宋春华为组长的专家组评议,最终,英国Foster and Partners设计事务所和美国Gensler设计事务所的方案被评为中标候选方案。

  设计方案评标决标———二选一。根据评标办法规定,上海中心最终建筑设计方案由项目公司董事会确定。但为征求更多的意见,我们还将两个方案模型送到市人大常委会会场,听取市人大代表的意见。2008年4月,项目公司董事会以投票表决方式,确定美国Gensler设计事务所的方案为最终中标方案。

  经过双方协商,2008年6月项目公司与Gensler设计事务所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签订了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合同。在建筑方案确定的基础上,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的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初步明确了建设理念:不是把它当成一栋建筑,应该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注重建筑高度背后的深度。所以我们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其中有四个重点内容:一是垂直社区,二是绿色社区,三是智慧社区,四是文化社区。以此开始深化建筑设计方案,同时着手项目开工准备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11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我作为前期工作的全程参与者之一,深切感受到“上海中心”不仅是一栋建筑,还是上海这座城市21世纪的新地标,它体现上海城市的精神,展现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所有参与的建设者肩负重任,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