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媒体报道
面对面、互动式!上海青年讲师团开讲啦,原来党史还能这么学
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 2021-4-23 青春上海
摘要:近两周里,上海共青团“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专场活动走进四所高校、一个园区,五场活动拉开上海青年讲师团党史宣讲的序幕。上海理工大学和杨树浦水厂相距不过6公里,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制水分公司南市水厂副厂长于海阁将水厂故事带进了上理工的校园里。她曾在杨树浦水厂挂职厂长助理,熟悉百年杨厂的历史沿革。于海阁说:“这是我第一次直接站在大学生面前,心情很放松,很自然地想和学生分享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宣讲过程中我观察了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反馈,发现他们没左顾右盼,听得认真,还会回馈我笑容或惊讶的神情。”
全文:原创青春上海青春上海
在宁夏西吉,一盆热水七个人用,常吃“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肖鹏为浦东软件园白领青年讲述“脱贫攻坚”时充满细节,让听者动容。
这样的讲述场景不止在一处。近两周里,上海共青团“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专场活动走进四所高校、一个园区,五场活动拉开上海青年讲师团党史宣讲的序幕。
露天敞开式宣讲台,20分钟小课堂,拿起麦克风便能与90后、00后“零距离”交流,这样小规模、面对面、互动式的党史宣讲是上海青年讲师团的新探索。肖鹏:三个小故事说脱贫攻坚
在浦东软件园,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市委党校讲师肖鹏站上首讲舞台,用20分钟宣讲《脱贫攻坚使命与奇迹》。
2012年,肖鹏去宁夏西吉县三合乡三合中学支教2个月。极度缺水是第一重震撼,“我们一行七名老师,每天只能共用一瓶热水。一盆水女老师先洗脸,男老师再洗,同一盆水,接着女老师洗脚,再男老师洗。我年龄最大最后一个洗,到我洗脚时,那一盆水泛起牛奶的色泽。”
当地还极度缺食物,刚到西吉,肖鹏就知道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全校师生都吃的土豆饭实际很难下咽。一次他带早读课,坐第一排角落有名女生小声说:“老师,我妈妈给你煮了土豆,给你吃。”肖鹏接过凉凉的小土豆,这是他们唯一的粮食,也是对老师的一片心意。那天肖鹏在教室外边吃边哭,回上海后很长时间不敢吃土豆,一吃就想哭。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路特别难走,扶贫工作的抓手之一就是教育,通过支教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肖鹏动情的讲述让白领青年停下脚步,90后小张被肖鹏生动的宣讲吸引,在她印象中上党课是十分严肃的,时间又长,但这样面对面、互动式的党史宣讲是她未曾想到的。“你们都是90后?”肖鹏的问题让围观青年举起了手,肖鹏感叹这是“丰富的一代人”,“在你们30岁左右时,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5年后正是各领域的中坚力量,而那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过15年要离开工作岗位时,还会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个人工作的30年就是新时代中国真正强起来的30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契合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肖鹏说:“我觉得党课可以‘高大上’,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如果通过我分享的经历,让他们愿意听下去,这就是意义。”
于海阁:百年水厂的红色印记
上海理工大学和杨树浦水厂相距不过6公里,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制水分公司南市水厂副厂长于海阁将水厂故事带进了上理工的校园里。
她曾在杨树浦水厂挂职厂长助理,熟悉百年杨厂的历史沿革。拿着麦克风她就说开了。
“同学们知道铜匠间吗?”于海阁说,当时水厂里设有铜匠间。五卅惨案后,铜匠间100多名工人在工会组织下首先罢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接济苦难同胞,铜匠间钳工孔昭玉发起难民捐,在他积极推动下,建立起在厂内颇有影响力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光芒社。“铜匠间的工人是水厂底层,他们更能体恤手足同胞的艰难与不易,有觉醒意识。”后来在护厂斗争中保留下来的水厂设备,解放后持续为上海提供自来水,直至1983年最后一台设备被淘汰。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杨树浦水厂和杨浦滨江栈道,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2020年5月,为顺应城市发展潮流,杨树浦水厂加快了升级步伐,深度处理改造惠民工程如期开工。预计到2024年,全厂将全部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供水区域范围内的300万市民将喝上更高品质饮用水。“这是百年水厂的责任担当,更是每一个水务人的奋斗目标!”
于海阁说:“这是我第一次直接站在大学生面前,心情很放松,很自然地想和学生分享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宣讲过程中我观察了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反馈,发现他们没左顾右盼,听得认真,还会回馈我笑容或惊讶的神情。”
陈昱:“你戴着党徽,让我的心很定”
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陈昱是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4号线西藏南路站值班站长,这次她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宣讲《我在上海地铁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你们知道上海如今有多少条轨道交通线路吗?”“上海唯一一个四线换乘的车站在哪?”
现场,陈昱不断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还准备了地铁钥匙扣作为小礼物,现场气氛顿时活跃了。
陈昱带来的微党课,从她的工作经历展开,以小见大折射出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2007年刚进入地铁工作时只有6条线路,如今上海投入运营的轨交线路已有19条,日均客流超过1100万人次。作为地铁发展的亲历者,陈昱自豪又光荣。站务员的工作很平凡,陈昱用“小”“碎”“苦”三个字概括,“小”是指岗位很小,工作职责就是帮助乘客指路、充值、查询等;“碎”是指工作琐碎,东安路站毗邻很多医院,乘客还会问很多关于医院的信息;“苦”是指每天翻班,做着重复的事。
工作普通但也要做好,陈昱在东安路站时创建了地铁首个多功能客服中心,推出预约导医、爱心茶水等服务,还总结出“服务于乘客开口之前”的理念。“我觉得青年的成长离不开两点,一要靠自身努力,学会思考;二要经常向有经验的师傅领导请教,不断提升自己。”
疫情发生后,陈昱和同事们都坚守在自己岗位。4号线塘桥站临近仁济医院东院,当时一位戴口罩一直咳嗽的乘客想问医院怎么走,对方站得离服务台很远,陈昱的一位党员同事直接靠前示意对方走近,没关系。对方临走时说:“虽然口罩遮挡了你的脸,但你戴着党徽,让我心很定。”这个细节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掌声,这是党员的力量。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路过我们车站,给我们一个微笑,点个赞,这会激励我们继续向前,让更多人感受上海地铁的温度。”
谈及现场分享感受,陈昱说:“第一次站在校园里和学生面对面宣讲,因为距离近,我和学生有眼神交流,他们的掌声也鼓舞着我。”
想看5位老师的完整宣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