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在线网址mile(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NEWS

新闻发布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新闻发布

建体系 抓融合 促利用 | 上海城投织牢固废污染“防治网”

2021-10-21

  2020年9月1日,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从中转站到焚烧厂,从多元回收到资源利用,从废弃牛奶盒到花博会“网红”观花长椅……一年来,承担上海市80%生活垃圾、100%医废收运处置的上海城投积极贯彻落实新《固废法》,集中化、一体化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收运、末端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取得积极成效。

  促分类建体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上海垃圾分类全产业链面临着转型升级。上海城投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聚焦生活垃圾的分类中转、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着力构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推进完善从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到末端处置的分类循环产业链。依托中转站衔接前端收运和末端处置,上海城投已建成运营12座生活垃圾集运中转站(含3座集装化转运码头),设计转运能力达15460吨/日。中转站通过优化现场操作规程、动态设立压缩泊位等举措,确保干、湿垃圾得到及时分类中转。建造餐厨专用集装箱,改造原有兼容箱,增加分类标识,确保干、湿垃圾不混装不混运;水上垃圾收运处置方面,启动船废免费接收试点,强化船废“收、运、处”闭环管理。

  作为上海最大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托底单位,上海城投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10座,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17500吨/日,占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能力的80%。焚烧系统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海市地标和欧盟标准。奉贤焚烧厂二期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设计规模1000吨/日。

  上海城投建成运营湿垃圾厂4座,处理能力2030吨/日,占上海全市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的36.7%。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率先补齐上海城市湿垃圾处置的“空白”领域,扛起湿垃圾处置托底保障重任,目前设计处理规模每天1000吨。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计划今年年底全量投运,设计处理规模为1500吨/日。

  上海城投充分利用、借鉴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经验,对市政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一方面,通过在源头增加污泥干化预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协同污泥处置,建成处理能力490吨/日的奉贤、金山、松江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市政污泥设施3座;另一方面,抓紧推进污泥干化焚烧设施建设,8月份建成处理能力300吨/日的青浦区污泥处置设施;其三,在污水厂污泥处置方面,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设施规模200吨干基/日,实现了污泥全量焚烧处理,焚烧残渣全部资源化利用。城投集团共有应急综合填埋场4座,处置能力5750吨/日,填埋对象主要为垃圾焚烧飞灰、炉渣,装修垃圾分拣残渣,政府指定的整治垃圾。图片

  抓融合促利用,持续探索固废资源化上海城投积极推进“两网融合”,多措并举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不断擦亮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以来,上海城投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融合的“两网融合”,实现再生资源与其他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效。以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的“点站场”体系为基础,采用“开源束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投模式。在前端,开展服务点、巡航式、预约式、中转站回收等多元回收方式,实现“开源”收集;在中转端,实现物流统一、数据统一,实施“束流”集约管理;在末端,结合市场交易、资源化利用等方式,积极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物尽其用。目前,“两网融合”城投模式已拓展到黄浦、徐汇、嘉定、青浦、临港新片区等区域。

  徐浦基地“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项目

  上海城投积极投身生物能源利用中心和再生建材利用中心的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富余资源生物转化、厌氧沼渣深度利用和利乐包资源化利用,全力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生物能源利用中心利用湿垃圾实施的富余资源生物转化,是指“黑水虻生物转化养殖试验项目”,每日消耗2吨有机质。通过转化,可实现20%的水虻蛋白、20%虫粪肥料转化率。生物能源利用中心还利用湿垃圾厌氧发酵沼渣,和园林垃圾联合试制“家用有机介质”,可用于园艺植物追肥、补肥,已开展实证种植试验和对外推广试用。坐落于老港基地的复合纸基包装物利乐包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每年可资源化利用利乐包2000余吨,今年花博会网红观花长椅就是该生产线产品之一,为拓宽低价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渠道提供了样板,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建筑垃圾厂已建成运营4座,处理能力7800吨/日,主要采用“粗分选+多级分选筛分+多级破碎,辅以磁选和智能分选”的处理工艺,生产出再生骨料、回填材料、制再生砖、制水泥砂浆等产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强能力提效率,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医疗废物能否安全处置,关系着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二次污染的关键。上海城投加强处置设施建设,强化危废处置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目前,上海城投形成“一南一北一岛”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布局,实现疫情医废100%日产日清,为上海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不少小型医疗机构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上海城投根据“平战结合、定时定点、全程可控”原则,以“短驳转运、定点交接”的收运模式为基础,推进各区建立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一年来,已在嘉定、浦东、普陀、闵行等上海各区打通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破解小型医疗机构收运瓶颈,助力织密上海医疗废物收运网。编制的《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为全球抗击疫情输出中国经验,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网站刊发。

  此外,上海城投旗下还有一座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两座危险废物填埋场,并正推进工业固废、危废填埋二期项目和新片区危险废物高值资源化与集约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全市一般工业固废和危废做好托底保障。

  在城市固废处理中,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是全市约50%生活垃圾的“最后归宿”。基地面积15.3平方公里,是全国固废处理能力最大、处理对象最多元、资源能源利用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处置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固废综合处置基地。

  2020年,上海城投成为老港基地统一管理的责任主体,并于12月11日挂牌成立“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推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运营调度、统一管理服务”。运行半年有余,“四统一”管理成效逐步显现。“十四五”期间基地将实施“125”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韧性安全、低碳循环、科创科普、智慧生态”的综合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面对城市垃圾治理难度系数的成倍扩大,上海城投构建了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和“绿色老港生态数字平台”为支柱的“数字环境”管控信息化体系,实现了16个行政区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和处置数据可实时收集、生活垃圾全程可追踪溯源;中端物流脉络清晰,实现2300个、4种类型垃圾集装箱箱号、箱型、箱源识别,配合末端处置需求智能调度、精准配送;末端处置,实现老港基地智慧运营,固废处置运营可视化、透明化,建立实时数据获取、分析、应用闭环,促进基地内生产设备、设施协调优化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

  结合上海医疗废弃物收处运全流程的优势,上海城投开发了上海市医疗废物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上海市全医废医塑的收运、处置进行全方面管控。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秉承“现代化智慧电厂”设计理念,将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垃圾焚烧发电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海城投将全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贯彻落实新《固废法》,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让城市环境更美好,积极助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